【媒体安师】河南日报:安阳师范学院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



作者: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18日 09:16 




编者按:616日,《河南日报》报道了我校创新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创作和实践之中,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取得的实效。



安阳师范学院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

□张爱善 常阳 王亚非


学校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

师生晴情演唱再现红旗渠壮举的《推车歌》


“我饰演的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真实存在于那段历史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坚定信念、勇敢向前!”回忆起参演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情形,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屈昊至今仍神情激动。

4月25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安阳师范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在学校文鼎广场上演,近千名师生通过歌、舞、戏剧、朗诵等艺术形式,演绎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岁月。1万余名在场师生被一首首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演深深打动,演出现场掌声雷动,师生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久久不愿离去。

“红色舞台艺术作品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校师生以文艺演出的方式,生动讲述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上演了一堂生动、立体、深刻的思政课。师生们在激昂向上的红色歌曲和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演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该校党委副书记魏光峰说。

情景式融入,这是别具匠心的思政课

如何用艺术的形式讲“活”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是该校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具体举措。通过舞台与讲台的联通,将思政课讲台的知识融入舞台的实践中,在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舞台呈现中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多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坚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创作和实践之中。结合学生实际,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场大型主题文艺演出,从2016年至今,已相继举办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等大型主题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参与人数多、形式丰富、师生喜闻乐见,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诸多大型的文艺实践中,学校教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档案馆,开展深入的调研讨论,形成不同主题的舞台剧本,并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的专家学者为师生编排的原创节目提供文史指导。在选择主题阶段,教师认真研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书籍和文献,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确定节目编排的导向和宗旨;在剧本撰写阶段,教师根据前期的知识积累,确定舞台展示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人物,以舞台艺术再现历史事件的瞬间和历史人物的细节;在节目编排方面,充分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通过鲜活的事实和真实的话语,以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呈现历史和人物的厚重。

这种有情景、有故事、有互动的“舞台思政课”让学生们耳目一新。2016年9月20日,该校300余名师生共同参演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经历10多次联排,历时3个月,重现了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等长征历程。演出中,全体师生和舞台上的“红军战士”共同“经历”了送红军、血战湘江、峥嵘岁月、大会师、忆往昔、走向复兴等六个篇章,全校2万余名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大多是95后,对于长征那段历史,不是十分了解。今天通过观看学校精心准备的这场‘爱国主义’大餐,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长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长征精神,也真正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看完演出,该校学生郭雅琳感慨地说。

“艺术是形式,舞台是手段,思政是内核”,学校始终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各类公共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每年举办“榜样安师”、暑期送“文艺下乡”等上百场演出活动,通过声乐、器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传唱红歌,讲述红色故事,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表演之中,将“四史”学习融入其中,以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方式促进思政教学,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

沉浸式学习,这是刻骨铭心的思政课

“通过学习、排练、表演,我一次次被他的崇高精神打动,一次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演出结束后,我就向学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党组织考验我!”参演该校庆祝建党100周年晚会的学生白栩涛激动地说。每一次的专题演出结束后,该校总是能收到诸多参演学生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这些学生在入党申请书中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这样的学习实践刻骨铭心。

是学习实践,更是精神的升华。从确立主题、创作剧本、排练节目到舞台呈现,参与师生沉浸其中,感受成长。舞台下他们阅读历史,感受先辈前贤的动人事迹;舞台上他们全情投入,以动人的表演展示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魅力。在舞台上下的体验、感受中,每一个参与的师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而每一位观众又在演员的真情演绎中感悟成长。

舞台下真实体验。演出前,参演师生们重温经典红色电影,仔细聆听历史专家讲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认真阅读“四史”书籍,感受一百年前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寻找先辈前贤的光辉事迹。“这些历史,这些细节,这些感情,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让我们更尊重历史,更热爱中国共产党。”参演同学刘江说。这些舞台下学习体验的经历也影响感染到同学们的情绪,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排练期间,同学们顶烈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连绵阴雨也丝毫不影响同学们排练的劲头。“能参与这样的演出是大学期间难忘的记忆,这些苦与乐必将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参演同学杨延根说。

舞台上全情融入。舞台表演的角色有长征中的普通战士,有五四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潭秋、董必武、何叔衡、周恩来、陈望道,有抗日战争中的无名烈士,有抗美援朝的“冰雕连”,有埋头苦干的“两弹一星”元勋,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红旗渠的建设者……无论是戏剧舞蹈,还是朗诵演唱,参演师生都全心融入角色中,体会历史的风云际会和人物的光辉形象。“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扮演者、参演学生易家兴说:“我从未如此全面生动真实地了解中共一大那段历史,这次演出给我从未有过的震撼,我明白当时的一大代表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当时的他们机智、勇敢、坚定、执着,怀揣崇高理想。正是这次演出让我重新认识他们,鼓励自己要向他们一样,以更坚定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该校通过艺、文、史的融合和情、景、人的结合,将地域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参演过程中与角色融为一体,在观演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完成了一次从艺术学习与实践,到精神升华与洗礼的现实蜕变。通过沉浸式地学习,参演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革命前辈的壮举,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先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热情和活力;通过节目的创作与排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知识沟通与情感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同时增进了朋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凸显了舞台艺术的育人功能。

延伸式传续,这是深入人心的思政课“大学期间最骄傲的就是参加了这几次重要时间节点的重要演出,能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党的光辉历史展示出来,让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和社会上的群众看到感受到,我觉得意义非凡。”该校2017级何保金同学参演了学校2018年“青春·信仰”五四主题晚会、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经历了三次“舞台思政课”的她,在今年毕业时深有感触地说。

该校探索利用舞台艺术讲“活”思政课以来,通过多场专题文艺演出,一次次将红色种子播撒出去,在全校和社会各界的青年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自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的主题大型文艺演出现场,师生观众都在万人以上,而每一次的网络直播平均有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其中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演出更是连续演出三场,场场爆满,深受师生喜爱和赞赏。2021年,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网络直播当天突破10万+,留言评论达1000余条,关注度空前,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为拓宽思政教育的辐射面,该校积极推出了“以舞台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于2009年建设了具有特色的“321”音乐文化共建平台,构建“高校—社区—政府”三方联动机制,搭建“社区音乐文化实践基地”和“高校学生美育指导员培养基地”两大工作载体,服务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实现高校美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目标,将艺术和思政教育推向社会、融入社区,通过十多年的坚持,影响到豫北三市县区和乡村文化站。日前,该校主持的《结对子种文化高校美育浸润社区——安阳师范学院“321”音乐文化共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育人案例,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取得了良好反响。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校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来,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中去,有效运用舞台艺术的形式,推出的有思想、有信仰、有力量的‘舞台思政课’,让思政课鲜活生动、深入人心,引导师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史立志、知史爱国、明史担责,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校党委书记纪多辙说。


上一条:庆祝建党百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张亚利声乐教学汇报音乐会

下一条:“我心向党 邺下弦歌”第六届原创歌曲比赛圆满举办

关闭